“老阔疼”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主要起源于中国。它是对“老铁们”(即老朋友、好兄弟)的一种亲昵而亲切的称呼方式。其中,“老阔疼”中的“阔”字在北方方言中表示“厉害”、“强大”,而“疼”则传达了一种友好、互相照顾的情感。
具体来说,“老阔疼”可以理解为“老朋友很厉害”或者“老朋友很仗义”,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和信任。同时,这个词语也带有一定的幽默成分,使得交流更加轻松愉快。
请注意,这个词语的使用可能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在使用时请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是否合适。
揭秘“老阔疼”:为什么这些梗用了二十年,依旧能杀疯全互联网?
第一,为什么偏偏是这段时间?
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刷到一个恶搞视频,主角扮猪吃老虎的段子好玩得很——但是当看到视频最下面那个“×108的评论”时,你会突然感觉:咦,这老太太就是我外婆?!老年人脑海中闪过的电光火石是什么味道?是《只有河南》《中原宾果》《戏腔豫语》?是阿姨放烟花、叠罗汉、遛凤凰...不对,是养老院阿姨们的日常!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这些梗用了二十年,怎么还能让当代年轻人“疼”得稀里哗啦的?说白了,这不是用户没变,而是产品根本没有真正倾听用户!——听到了表面需求,却听不见那深藏不露的灵魂喊话:大佬,你也懂我吗?!
在一个人均戴着20副面具,过着50种人设的时代,我们终究会退守到“老阔疼”这最后一个安全港:我没有变!我还是那个互联网上最懂互联网的王尼玛!你能把我逗笑,那就是懂,你不懂,你就是傻子!中了吗?
第三,那些假装不经意的投放正渗透进每一个人的灵魂。
那就让我来解答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抖音也推那个小猪佩奇?说好的都市青年去哪了?
人家的算法是:抖音用户不看猪猪,那你就是假用户。而“小猪佩奇”其实是所有年龄段的幕后黑手,一出场就能点亮全家老少的共情开关。当全家老少都感到这个猪猪段子可笑,你就成功渗透进他们的认知结构,一步步把你变成他们的“老阔”。
懂了很久吗?比如你刷到“高中生朋友圈十年对比”,你一猜,大多数内容都是二三十年前发的照片?常识告诉我们,互联网时代,脸书从未如此清晰。但我们明明活在不同的世界,谁又说清块谁对谁错?
如果说“老阔疼”是一种病毒,一种能给你安全感和集体认同感的精神鸦片,那就请你不要开那个二十线正经医疗剧了,喂给大众小孩——我们需要一种更深入互联网的核心代码,去解码那些被隐藏的需求,释放远远超出表面但有、堪称“社交”和“娱乐”双爆点的震撼力量!
到底什么是“共情”?
它可以是一个心理时刻的共享与回应,是满足老年人“都被我梗到了”的成就感,是满足年轻人“我也像你一样”这种心理确认。当人人都是解码者,人人也都在不断被验证,这就是沟通胜利的曙光。
所以,与其说“老阔疼”是什么梗,不如说它是一面心灵的镜子,映照出我们心底最真实的那段哀莫大于心所战:我们正版的网民,何其幸运,生在这个网络横行又日新月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