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是什么意思
“愤”是一个汉字,读音为fèn,它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
1. 气愤:由于某种原因而感到愤怒,心中充满不满和愤怒。例如:“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慨。”
2. 不满:对某事物或情况表示不满或不赞同。如:“他对这种不公正的做法感到愤懑。”
3. 义愤:因为正义的事情被忽视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感到愤怒。例如:“看到国家遭受侵略,他义愤填膺。”
4. 奋起:在某些情况下,“愤”也可以表示鼓起勇气或振奋精神,准备采取行动。如:“愤然起身,准备出发。”
5. 姓氏:在中国,“愤”也是一个较为少见的姓氏。
根据上下文的不同,“愤”的准确含义可能会有所变化。在使用时,请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孟母断机中的母愤是什么意思
孟母断机中的“母愤”指的是母亲因儿子不肖而极度愤怒的心情。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告子下》,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孟子而不顾一切,甚至在感到愤怒时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帛,以此来表明她对孟子教育重视的程度。
具体来说:
1. 背景:孟母为了让孟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三次搬家并选择在学宫附近居住。她特别重视孟子的教育问题,甚至在他幼小的时候就开始教他读书识字。
2. “断机”的象征意义:孟母在织布时,孟子却停止了学习,跑去玩耍。孟母认为这是孟子不求上进的表现,于是愤怒地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帛。这一举动象征着孟母对孟子不学习的强烈不满和痛心。
3. “母愤”的含义:“母愤”即指孟母因为孟子不求上进而极度愤怒的心情。这种情绪体现了孟母对孟子的期望和严格要求,也展示了她在教育孩子时的坚定态度。
综上所述,“孟母断机”中的“母愤”是指孟母因儿子不肖而极度愤怒的心情,这一成语通过孟母的行为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