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能自持物业吗为什么
业主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自持物业,但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条件:
1. 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根据《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物业服务企业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自持物业意味着业主自己提供物业服务,因此需要具备相应的物业服务企业资质。
2. 物业服务合同: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需要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自持物业的情况下,业主需要自行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合同,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法律法规和政策:自持物业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例如,某些地区可能对自持物业的建筑面积、建筑规模、服务内容等方面有特定的限制和要求。
4. 物业管理能力:自持物业需要业主具备一定的物业管理能力,包括人员配备、财务管理、设施维护等方面的能力。如果业主缺乏相关能力,可能会导致物业管理的混乱和损失。
5. 业主共同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对于共有部分的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者用途的,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因此,自持物业需要业主共同决定,并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总之,业主自持物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自持物业之前,建议业主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业主能自主选择物业吗
业主在购买住宅小区的房屋后,有权自主选择物业公司。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国家提倡建设单位按照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相分离的原则,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住宅物业的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投标人少于3个的,经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此外,《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也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将不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物业交付使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因此,在选择物业公司时,业主应充分了解各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和合同条款等信息,并结合自身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